近日,守护广东省乡村振兴驻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南岭驻乳源瑶族自治县“双百”行动服务队与广东学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星空学开乳源瑶族自治县阳光湖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共赴广州大学开展专题座谈交流,驻镇织调州大展座围绕构建“星空+”生态旅游模式、帮镇打造天文观测基地、扶村赴广推动“暗夜保护社区”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工作此次交流旨在依托高校资源,队组评估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建设暗夜社区的研团可行性,探索生态与文旅深度融合的谈交发展新路径。
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守护广东天文学会理事长王洪光教授,南岭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建军教授、星空学开徐瑾讲师、驻镇织调州大展座江本砚讲师,帮镇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郑子豪副教授,广东天文学会天文教育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梁浚旻等专家出席。
座谈会上,驻一六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刘海文表示,乳源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优越、光污染程度低,具备打造“国际暗夜社区”的天然优势,希望通过此次研讨,借助高校专业力量,科学评估项目可行性,为申报“国际暗夜社区”甚至是“国际暗夜公园”“国际暗夜保护区”、大力发展“星空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在专家问辩环节,王洪光教授从天文观测条件、暗夜环境等级等方面,对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打造暗夜保护社区给予肯定,并就如何对接国际暗天协会(IDA)认证流程提出专业建议。李建军教授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实践,强调暗夜社区建设应与当地景观风貌、旅游设施规划有机融合,打造“可观星、可休闲、可研学”的特色空间。
江本砚讲师作《南岭国家公园暗夜保护区建设》专题分享,为乳源瑶族自治县“国际暗夜社区”建设提供了技术路径参考。梁浚旻副主任建议多组织天文科普活动,培育社区“星空导游”队伍,增强当地村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徐瑾副主任提出可将瑶族文化与观星活动相结合,打造地域文化IP,通过VR、遥感技术实现四季天象体验,将夜间光影旅游与白天时段的农文旅项目形成互补。郑子豪副教授从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角度,提出利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动态监测光污染变化,为暗夜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撰文:许东宜
通讯员:刘子钰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