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之缘网

韶关原创音乐剧《春暖花开》惊艳羊城:一出好戏唱响驻村干部情深

Source: time:2025-09-18 02:14:06

韶关原创音乐剧《春暖花开》惊艳羊城:一出好戏唱响驻村干部情深_南方+_南方plus

“让我们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期待下一个春天。原创音乐艳羊”9月13日晚,剧春伴随激昂乐曲的暖花缓缓收束,韶关原创大型采茶调音乐剧《春暖花开》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圆满落幕。开惊现场掌声雷动,城出唱响观众们既是好戏为演员的精彩演绎喝彩,更是驻村向所有乡村振兴路上的奋斗者致敬。

9月9日至13日,干部《春暖花开》作为2025年全省舞台艺术精品巡演的情深首场剧目,首次亮相广州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韶关以其浓郁的原创音乐艳羊乡土风情和精湛的舞台呈现,惊艳羊城观众。剧春

该作品以“小切口”映照“大时代”,暖花将国家级非遗粤北采茶戏融合现代音乐剧,开惊艺术化呈现了韶关全市上下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火热实践,体现了时代主题与文化创新的深度融合。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小山村见证大时代,好故事讲活“百千万”

“我们一家人都看得特别投入,剧情真实、细节动人,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演出过程中,现场掌声不断,无论老少,全场的观众都给予热烈反馈,尤其是一些曾有过基层工作经历的观众,更是感触颇深。

据介绍,《春暖花开》是一部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百千万工程”现实主义题材的舞台剧。该剧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干部欧阳松为主人公,讲述他与粤北山区南坪村的不解情缘。

受访者供图

“欧阳书记有情义,把南坪村当作家。”欧阳松的祖父曾在革命时期参加红军,并在新田战役中负伤,幸得南坪村村民冒死相救。秉承这份红色血脉与报恩之情,欧阳松视南坪村为第二故乡,将村民当作亲人,毅然投身于该村的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建设之中。

剧中有不少生动的细节呈现,从村庄规划蓝图的制定,到党员干部带头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挨家挨户做好群众工作;从推广基层治理积分制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到实现全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更通过成立强镇富村公司,整合资源发展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一步步将发展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受访者供图

《春暖花开》表面上是用一个舞台演绎一个村庄发生的故事,实际上是对全省“百千万工程”实践进程中众多动人故事的凝练与缩影。

这之中,广东创新探索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尤为值得一提。三年来,全省动员7000多个组团单位、1000多个工作队、1.7万多名干部积极投身其中,大大激发了镇村发展活力。特别是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主动融入、全面参与,带动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导入镇村,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乡野田间,热土一线,如今第二轮驻镇帮镇扶村干部已接过接力棒,正奔走忙碌,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挥洒汗水。

受访者供图

十易其稿淬炼真情,扎根基层打磨佳作

“创作之初,我们就明确要以真实的乡村振兴故事,反映‘百千万工程’推进以来,广大基层干部带领韶关乡亲苦干实干,追求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程。”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春暖花开》导演刘酌含介绍,该剧取材于现实,剧中的南坪村是一个虚构而又真实的村庄,欧阳松这一形象,是众多驻镇帮镇扶村党员干部的现实缩影。

为让故事“接地气、有温度”,主创团队曾多次深入粤北山区体验生活,与驻村干部面对面座谈。导演、编剧林波十易剧本,将“挨家挨户动员土地流转”“暴雨中抢修堤坝”等真实情节搬上舞台。

受访者供图

“一拿到剧本后我就联系了参加过驻村工作的朋友,去到被帮扶村调研走访,深入了解驻村干部的工作与生活。”欧阳松扮演者、南方歌舞团青年歌唱家、一级演员王璀璇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诠释该角色,他向身边的驻村干部朋友取经,力求从思想意识到外在表演高度还原基层工作者的一言一行。

除了题材贴近现实,《春暖花开》在艺术表达上大胆创新,实现了传统程式与现代审美的巧妙融合。刘酌含介绍:“创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既要让老戏迷听到原汁原味的采茶调,又要让年轻观众感受到现代艺术的魅力。"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一级作曲金旭庚为该剧领衔创作了20余首曲目。他表示,粤北采茶戏极具特色,如何将采茶戏传统曲牌与现代和声、流行节奏结合,使整部戏既有戏曲韵味,又通俗流行,是创作中的难点。“这次创作还是比较满意的,我观察到现场的观众也很投入。”

受访者供图

剧作还保留了粤北采茶戏“一旦两丑”的经典配置,彩旦“秀姑”的泼辣与两丑“钱八两”“张富贵”的市井气,为严肃题材注入喜剧张力。而“矮子步”“采茶舞”等传统动作与抗洪场景的严肃表演形成鲜明对比,既守住了非遗的独特韵味,又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节奏。

在舞美设计上,一座一景多用的可移动旋转的百年老祠堂让人眼前一亮,既充满了戏剧的象征意义,又展现了粤北山区的建筑特色和人文风情。

受访者供图

专家赞誉“小戏大情怀”,非遗新声打动人心

情真意切的故事内核是《春暖花开》的动人底色,而将非遗文化与现代音乐剧有机融合,则成为该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一大创新。

国家一级文学编辑、导演刘平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春暖花开》以现代题材呈现采茶调这一地方小剧种,不仅是对传统的传承,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守。该剧主题思想鲜明、结构严谨,在情节节奏、故事架构与情境设置上把握准确,对人物情感的刻画与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尤为细腻动人。他特别指出:“尤其要感谢韶关市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推出这样一部深入现实、立足本土的优秀作品。林波导演在主题把握和叙事控制方面表现突出,水准较高。”

受访者供图

“作为平时较少接触采茶戏的受众,我从头至尾都看得津津有味。剧本扎实,故事真实动人。”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话剧队队长王阳观看后表示,《春暖花开》是一部“可信、可看、可听”的诚意之作。他认为,该剧在表现驻村干部克服困难、推动乡村振兴的主题上非常自然,完全避免了政策宣传剧常见的生硬标签感,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真实性。剧中从祖辈到孙辈的多代人物关系与情感传承做得尤为厚重,诸多细腻的情感细节——如“你疼啥”“我疼,我心疼”这类对白运用得恰到好处,增强了剧作感染力。

广东省电视台国家一级导演马继桐表示,这类题材严肃、导向鲜明的作品,能够做到精彩好看、不落窠臼,实属难得。剧中没有绝对的反派角色,每个人物都充满善意与温度,体现出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的情感与成长,特别是主演表演扎实,角色塑造生动。

受访者供图

自去年11月首演以来,《春暖花开》已在韶关市多地巡演超20场,观演人次破万,并成功入选2025年全省舞台艺术精品演出项目。今年6月起,该剧陆续在南雄、乳源、曲江等地展演,并通过“家门口的小剧场”每周与观众见面,收获热烈反响。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戴弯弯

图片:受访者提供